大学转专业需要什么条件 转专业的要求和方法汇总
2021级的大学新生已经陆续报到结束,据不完全调查,每八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想到还要读四年,顿时心情就很难受,为此不少同学会选择转专业,但大学中转专业真的那么简单吗?今天小编就与大家科普一下大学转专业的问题。
大学转专业主要分为四种形式
除非你有特长,可被特殊对待外。一般人转专业在资格上需要跨过三个门槛。
一是对成绩有要求。
比如说山东大学就规定了在本专业(类)学习成绩排名列10%的学生面试转专业,其他学生考试转专业。
二是转入转出的专业人数有限制。
这里面涉及学院之间的协调问题,经费往往是按照学生人数来划拨的,这造成了学院把学生也视为资产,要严防他们流失。这时候学校一般会做协调,比如中山大学就规定,本专业同年级少于60人,转出人数在10%以内。
三是转专业可能会降级。
比如清华大学申请跨学科大类转专业的学生转专业后可能会编入第一年级学习,北大也有类似的规定。
注意:不同学校的规定会有很大的差别,具体情况可以咨询相关院校。
大学转专业主要分为四种形式,不同学校的规定会有很大的差别。大部分的学校对转专业都要明确的要求及限制,实际上大学转专业的人也是少数,如必须要提出申请、要通过相关测试与面试、即使考核合格也还要受到名额限制等。
第一种:零门槛
有些学校对转专业没有太大的限制,只要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学校审查通过就可以。有些可能会适当控制转专业的人数,和热门专业的人数。
第二种:低门槛
有一些学校对转专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不挂科,或者成绩排名在多少名以内等。这些门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达到,如果你们真的有转专业的决心的话,达到这些要求是比较简单的。
第三种:高门槛
有些学校会对转专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很好的成绩(本专业前五名之类的),还会严格限制转专业的人数,严格限制热门专业的人数。
所以,要转专业的学生即使考核合格,也还要面临名额的竞争。在这些学校,成功转专业的都是学霸。
第四种:不能转
当然,也有些学校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的。至于什么样才叫“原则上”,具体可以咨询就读院校老师或学长学姐。
特别要注意的是,艺术类专业和非艺术生专业是无法互转的,很多学校还规定文科类专业也不能转到理工类、医学类专业。
面对“被录取到不喜欢的专业”这种情况,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不要自怨自艾,甚至就此放弃。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认识到下面几个问题,然后再去找寻对应的办法。
专业无好坏
建议大家,仔细思考自己是否有转专业的必要。学校既然开设了这个专业就说明这个专业是有用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家都只是刚进入大学,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对理想中的专业也并没有切身实地的感受。而转专业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务必要搜集好信息,考虑清楚再决定。
转不了专业还有什么办法
1.选修双学位:很多省属院校都可以读双学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双学位市场认知度不同,有些行业对辅修的专业认同等同第一学位,但有则不然,学生要多了解。
2.修第二学位:与双学位不同,修第二学位需在本科四年毕业后再学两年,才能拿到第二学位,而且需要考试。修第二学位是全日制脱产学习,但学生可以申请在其他学校就读。
3.通过考研换专业:根据目前的考研政策,不少专业对报考学生的本科专业限制不强,因此,如果你在本科学习中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考研会给你再次选择。
大学转专业后的后遗症
总觉得自己是“外人”
●在班级 :因为转专业是需要时间的,快则一两个月,慢则一年。等成功转专业后,新的班级早已形成了各自的小团体,到时候想要再融入进其中的小团体,会比较困难。
●在寝室 :本来,一寝室同专业,课程相同,课余时间也相同,那么总会有人在你睡过头的时候叫醒你;还方便一起上课或安排时间一起活动,方便得知专业内的大小通知或者小道消息,特别重要的是,什么课程作业、结课、考试重点的都能相互帮忙,但一转专业,就成了孤军奋战。
会带来“新迷茫”
以为转专业后就是理想的开始,认为这次选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一定不会有问题的。但,由于课时的差距,关于基础知识的课时已经错过了,本来在原来的班级是回答问题的积极分子到了如今却成了听课听到一头雾水的“小白”。
这种从“尖子生”到“差生”的期望落差大,会严重怀疑,这个专业真的适合我吗?怎么我都听不懂?未来的路又该怎么走?不但要重新规划自己道路,同时又要适应新环境,越想越迷茫。
学习压力让自己喘不过气
很多人在经历高三地狱般的磨练时候,总会自我催眠,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上了大学就解放了......
然而,大学转专业后是需要从头补习专业知识,这样你才能跟上课程,不然会听得你头昏脑涨;然后有的学校还需要补考之前专业的考试,如果遇上比较严格的学校,挂一科就要重修。这样的学习压力你受得住吗?还可能因为挂科重修浪费了时间,这时候真的得不偿失。
大家有权利做出新的选择
但是这个新的选择一定不能是盲目的
转专业,不是一种逃避
而是全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