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公考时最容易错过的三个要点 错过后悔
2021年国考和江苏省考报名时间正在迫近,小编为广大考生总结了最容易错过的公考小窍门分享给大家,祝大家少走点弯路,早日上岸!

01
不要辜负最珍贵“身份”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现在才领会这句话其中的深意。我是2015年毕业的,当时公考不像这几年这么热门,所以当时我只是跟着室友去体验了下省考的氛围,没考上就回到家乡工作,直到17年恋爱才重新走上了公考这条路。
回过头来我才发现,社会经历虽然让我成熟,但是我丢了最重要的两个身份——应届生和学生,这也使我在以后的考试之路曲折许多。
首先是失去了应届生择业期的优势。这几年的公考、事业编考试、教师招聘大家也看到了,很多招考单位都对应届生身份卡的很死,其实每年毕业季应届生报考岗位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只是疫情之后更加明显而已。
所以有志报考公务员等单位的同学,一定要抓住这一两年的黄金时间,多关注考试信息,多参加几场考试,上岸机会也就更大。
其次是失去了学生时代的心态、时间和干劲。在职的同学都应该能切身体会到边工作边学习的困难,繁忙的工作,重压的环境,当时我自己下班后也只想玩玩那手机电脑,和女朋友逛逛街看看电影。
而处在毕业阶段的学生除了毕业论文,有大把的整块时间去学习,还有学校、家庭营造的学习环境,还没有丢掉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劲头,在这样的时间里,只要你付出一定的努力,上岸的几率比工作的我们要大的多。
正是我在刚毕业时不够明确自己的目标,不相信、没利用好自己的“应届毕业生”的优势和身份,只是想多积累点社会经验和短线金钱,最终我失去了最容易上岸的机会。(当然我提醒在职的同学们,尽量不要全职备考,压力大!)
02
不要被一时的“困难”吓倒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我四年备考当中经常拿来激励自己的话。我是17年开始准备公考的20年才上岸,算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备考生了,期间经历过笔试差0.1分进面,面试被翻1分这种遗憾剧情,但在这些考试中,我不光有过失败,也收获了另一种备考的方向和可能。
刚开始备考的时候,我和大多数小白一样,认为只要努力学,就能考个不错的分数。但是现实狠狠打了我的脸。
17年1月到3月,我放弃了下班、周末的休息时间去买题刷题,结果当年省考我很有信心的考完,出成绩的时候却郁闷了一个星期,竟然没进面!后来的好几次事业单位考试也发挥的不甚理想。
一向自诩成绩不错的我陷入到了对能力质疑的桎梏之中,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下,我比较了成功上岸前辈的学习经验和各大机构老师指导讲解之后,意识到公务员考试和以前的中高考完全是不同的模式。
公务员考试注重的是平时的积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就是考场的临场发挥,像我之前突击式学习个把月看似学了很多方法、知识,但是在平时练习中不注意时间的把控和知识的分类记忆、练习。一到考场上,容易将知识张冠李戴,也很难发挥自己的实力。
除此之外,我在回顾自己三个月的学习状态之后,也发现尽管没有在周末松懈,还是在学习行测、申论各部分知识时,浅尝辄止,学习时间不够连贯,做半小时题刷半小时视频。
譬如在做资料分析、言语理解的时候,刚做完20题或者25题就忙着看新闻或者电视剧,没有反思自己的错题,也没有对相关知识整理归纳,效率很低;
最重要的,我回看我的考试成绩,虽然没进面,但离第二名(面试内围)也就差2.1分,进不了面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行,而是学习方法不对路,对公考要考察的能力方面了解不够准确。
经过这次失败我摒弃了之前一曝十寒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和长处,坚定了自己上岸的决心和信心。
对需要加强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以后的学习、考试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充足的心理抗压储备,极大地提高了以后的上岸概率(18年两次考试都进面了,19年终于上岸了家近、事少的县直岗位,证明失败后找准方向十分重要)。
03
不要一味追求刷题量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也要换个角度思考。市面上很多机构在宣传自己的课程时,都有意无意的突出自己的题目数量多,种类齐全;在公考圈子里面也有“一万小时定律”的说法。
不可否认,题海战术对于公考类考试肯定是有作用的,但是一味的追求刷题量就本末倒置,相信很多同学应该都有买了很多考试用书,结果上岸书做完一半就算不错了,所以说刷题不能光求量,更要求“质”和“效”。
所谓“质”,我认为可以用“磨刀不误砍柴工”来解释。关于怎么做题,如何做题的方法论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像半月谈等机构的大牛老师应该都有指导,我就简单分享自己提升做题质量的小技巧。
很多同学都有错题本或者分类练习的良好习惯,但是现在的考试题目随着公考的升温不断进化,知识点考察从单一走向多元,以图形为例,位移会和黑白叠加放在一起考,五年前还是压轴级别的图形题已经是考察的常态。
所以对于大多数在职备考的人,系统的学习、总结实在不现实(学生和毅力坚强者当我没说),而我的方法简单直接多了,就是磨快自己的“快刀”——加强自己擅长的考试内容,对不擅长的部分能不失误就可以了。这样既能节省自己平时的复习时间,又能在2个小时内快速精准取分。
就我本人而言,我对资料分析和判断有把握些,复习时除了必要的各科目基础练习,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加强这两个模块,其他部分拿不准保证会做的能拿分就行了,上岸前的几次行测分数都稳定在70至75之间,申论只要不拖腿,基本都进面试甚至内围。
另一个方面,“效”也是我考试提分的一大法宝。“效”也可以说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之前我就说过,公务员考试跟我们各种学业考试不一样,更多的是一种压力测试,所以效率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怎么才能在120分钟时间内做完一百多道题呢?我的方法就是在平时练习时给自己加压、限时。自己做整套时给自己留更少的时间(不要太少啊,不然信心就没了),做单个模块时也要控制好时间,一开始可能很难完成,可能会崩溃,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做题变快了,我当时还给自己完成或者没完成设置了奖惩,效果更好。
经过加压练习后,到了真正的考场上你会发现心态很从容,最后只要细心点分数肯定能如你所愿(小吹一下,通过这样练习,我每次行测考试都能剩半小时做数量,申论我也能在仔细看两遍材料,大大提高答案准确率)。
最后,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给大家总结一下上岸的诀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上岸路上要能耐得住寂寞,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下得了苦功夫,受得了挫折打击,看得见利弊得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能独立思考,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后的结果当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