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言语理解与表达,指作为公务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许多种途径,其中言语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交际手段。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符号系统,必须具备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要素。下面我们来看看言语理解与表达知识点。(接上篇)

公考行测备考篇4 言语理解与表达复习重点知识汇总(二)

第二章 语句表达

一 语句排序题 从选项入手,不能凭语感做题

提问放肆:将以上几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解题步骤:①观察选项,根据选项提示信息对比确认首句 一定要对比

②确定捆绑集团/逻辑顺序/对比确定尾句 同时进行,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

③验证 只验证基本锁定的答案

(一)确定首句 1.背景引入 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下/环境下

2.下定义 ……就是/是指……

单独出现,并未出现指代对象

3.提出观点 有人说,人们普遍认为 文段结构一般为“观点+解释说明” 联系逆向思维知识点

4.非首句特征 指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联词后半部分(单独出现)

(二)确定捆绑集团1.关联词 配套出现 根据配套出现的关联词可直接将两句话捆绑

话题要一致

单独出现 根据关联词作用寻找另一半,转折找相反句式,并列找相同句式

2. 共同信息 特殊信息捆绑

3. 指代词 这,那,他/她/它,该,其 近年来频繁出现,要特别注意

并列标志词不仅能够提示两句话语义相近或相反,同样也可以提示两句话句式一致

(三)确定顺序 1.时间顺序 年份,朝代,时间提示词,不用考虑倒叙和插叙

“自古以来”和具体时间同时出现,通常“自古以来”在前,具体时间在后

2.逻辑顺序 观点+解释说明

A和B,后面先说A再说B 可以作为首句,也可以作为尾句表总结

不同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宏观→微观,整体→局部,大→小,前提→局部

(四)确定尾句 一般为引出结论和对策的语句 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应该/需要 注意对比,不万能

二 语句填空题

提问方式: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 核心内容

横线在首尾 往往是中心句 对整个文段的内容进行全面概括和总结

①横线在结尾,完整语句 分总结构(总结前文,提出对策)因此/所以/故/可以说/在这个意义上/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有鉴于此

②横线在结尾,非完整语句 与前面分句共同完成对整个文段的概括 注意分词间衔接,保证前后主语或话题一致

③横线在开头 总分结构 概括文段中心内容 “:”“——”“即”“也就是说”+具体解释说明

(二)横线在中间 衔接上下文 重点关注前后句子 注意上下文联系,把握主题词,保证文段话题一致

※用代入排除法加快速度

※巧用主题词

(三)错误选项

①概念扩大/缩小

②无中生有

③表述片面

④表述不明确

⑤偷换主语

三 接语选择题

提问方式: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理论要点: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话 论述的核心话题和尾句一致

干扰项:文段中已经论述过的内容 纠结时用“反向排除”法解题

※文段尾句围绕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开展论述的。后文要继续体现两个主体

※只有一个选项与尾句话题一致的,直接选,选不出来的时候结合前文

第三章 逻辑填空

一 词的辨析

(一)词义偏重

考点特征:选项中的词语不仅字形相近,有的甚至发音相同,但写法不同,用法不同

辨析方法:拆字组词 用不一样的字单独组词 尽量组贴近原词含义的词

整体搭配 用整个词进行组词搭配

※一空秒杀有危险,警惕“猪队友”

(二)固定搭配

理论要点:找准搭配对象 常用词,热点词(政策文件)

辨析方法:根据词性找搭配 选项是名词→文段找动词/形容词;选项是动词→文段找名词/副词

注意新闻热点、时事评论中常用词搭配的积累

※一搭多时,所填词语一般是中性词,并且要和多个词语均能搭配 多由并列关联词引导 和/及/与/共

(三)程度轻重 对比选项确定

考点特征:意义相近的词语在表现程度和性质上有轻重的差别 常与递进关联词结合考察

理论要点:所填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意思的轻重保持一致

文段出现“似乎”“好像” 程度较轻

文段出现“必然”“完全”“绝对” 程度较重

※形象表达可作为解题的重要线索

(四)感情色彩 对比选项确定

考点特征:文段和选项中的词语有明显的感情倾向

辨析方法:词语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中性

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对比选项从语义、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两两分组”,然后根据文段线索“排除一组”,剩余词语再从感情色彩、程度轻重方面考虑

二 语境分析

(一)关联关系

1.转折关系 前后语义相反,但不能矛盾 转折既可以转语义,也可以转态度

考察特征:横线所在语句包含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时间的先后对比也可表达语义相反的含义

但/却/实际上/事实上/殊不知/截然相反

2.递进关系 语义程度前轻后重 语义相近

3.并列关系 同义并列 “、”“,”和/及/与/共

反义并列 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

句式相同或相近

并列VS重复

语义重复是指用一个词搭配/形容另一个词

误区:考场上看见重复就排除 要对比选项,出题人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

(二)对应关系 文段中某个词语或句子与选项中某词的语义相近

1.解释类对应 常用于单空成语题

题干特征:分句, ,分句 文段中有分句对横线处词语进行解释说明

识别:①标示词 即/就是/可以说/无异于/比如/例如/是/无疑是 指代词也要注意

②标点 “:”“——”

③无标志词 通过前后分句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2.重点词对应

①指代词 这/此 所填词语与代词指代的内容形成对应

②主题词 核心话题 所填词语与主题词形成对应

③形象表达 比如/就像/类似/“XXX ” 所填词语与形象表达的词语形成对应

3.重点句对应 完整语句,中心句 文中的完整语句可作为解题的提示
 

相关文章推荐:

公考行测备考篇1 明确行测考试内容五大题型

公考行测备考篇2 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公考行测备考篇3 常识判断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公考行测备考篇4 言语理解与表达复习重点知识汇总(一)

公考行测备考复习篇6 判断推理复习重点知识汇总

公考行测备考复习篇5 数量关系复习重点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