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2届考研党而言,不仅要把全部心思放在考研上,还有抽出一部分时间去思考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这样在成功上岸之后,才能更好地选择导师,为自己未来的道路扫清障碍。

考研导师选择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采用的是“学徒制”,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都需要有导师的辅导。可以说,在研究生阶段,导师可以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毕业,既然老师如此重要,那上岸的考研党自然不能忽视。

研究生如何选导师?三种类型导师各有优势,22届考研党别忽视

研究生如何选导师,其实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方面是人品;另一方面是学术能力。

从学术能力来看,除了学长学姐能给出一些可靠的意见之外,很多网站上会有相关的学术研究,可以去查一下相关导师的学术信息。

人品方面其实很难给出准确的界定,想要作出初步判断,最好的办法是找他的学生了解相关情况。

比如:这位导师是否会压榨学生的时间和金钱,经常让学生干一些无关紧要的杂活,浪费正常的学习和研究时间。甚至让自己的学生经常垫付费用,而且不予以报销。

更过分的是“侵占”学生研究成果,如果遇到了这种导师,学生不能容忍,要选择正确的途径予以解决,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然,对于高校中的大部分导师而言,都是有很强的学术能力,人品也是过关的,至于如何选择,可以从这三种类型予以考虑。

第一种类型:非常忙碌的“业界大牛”教授

如果学生能够碰到这样的导师,可谓非常幸运了,这类人通常是院士、杰出青年或是优秀青年,不仅有重要的学术项目,还可能担任了行政职责,学生可能一年也见不到几次导师,甚至到毕业答辩的时候,也只能是“一面之缘”。

这样的导师有优势,自然会有劣势,因为他没有时间好好待你,你的学术水平只能靠自己,甚至连研究方向都需要自己的找。

不过好的一方面是,这类导师人脉广,学术研究能力很强,能带学生见世面,也能为自己的身价增值。

第二种类型:需要评职称的“导师”

这类导师,一般带的研究生人数并不多,他们自己在研究方面也是刚起步,也处在研究事业的开创期。

一般而言,他们比较年轻有干劲,想要通过努力和晋升,来评职称,这类导师的优势在于有时间带学生,但在人脉方面可能帮不了你太多,也正因如此,你们之间都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空间。

第三种类型:一心想做“工程师”的导师

并不是所有导师的科研经费都来自于学校拨款,有一部分老师的项目其实来源于与企业合作,这类导师可能在外面开公司,或是接一些重要的项目。

他们对评职称和论文评选并不是很重视,而是对实践中的工程项目更加关注,因此对于学生的学术能力并不太过在意。

这类导师的优势在于能将知识与实际生活接轨,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甚至有些学生在毕业之后,导师能够直接为其推荐就业,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优势。

这三种类型导师各有优势,至于如何选择,还需要研究生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后,再做定夺。

如果想走科研道路,当然大牛老师更有优势,其次是学术能力很强的年轻老师;但如果想走职业路线,自然是“工程师”导师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