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是苏轼。出人头地,意思是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出自《与梅圣俞书》。

出人头地最初说的是哪位大文豪 语文常识分享

成语典故: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礼部主持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考生当中,二十出头的四川学子苏轼,并没有什么名头,但是他文思泉涌、踌躇满志,下笔如有神,很快就完成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一口气读完,连呼妙哉,认为如此有才气的文章应该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在宋朝的礼部试,考卷上的名字是密封的),为了避嫌,欧阳修忍痛割爱,把这一篇策论评为了第二名。

放榜的时候到了,考中的学生都要去拜谢主考官,当第二名考生来到欧阳修的面前时,欧阳修大吃一惊,原来不是曾巩,而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苏轼,欧阳修这才知道自己闹了乌龙,对于苏轼的才华,欧阳修是极为称赞,他在著名的《与梅圣俞书》中写道”读试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这就是成语”出人头地“的由来。拓展:后来,欧阳修甚至对自己的儿子说,三十年以后,世人恐怕不会记得我的名字,取代我的将是苏轼。在欧阳修主政时期,为国家推荐了数百位名动当时影响后世的人才,他不徇私情,提携后辈,甘当人梯,为北宋开创了全新的文化局面,欧阳修也被称为是千古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