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有什么节日和纪念日 盘点2022年1月的节日和纪念日(2)
腊八节:1月10日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中国人民警察节:1月10日
“中国人民警察节”是在国家层面专门为人民警察队伍设立的节日,是对人民警察队伍为党和人民利益英勇奋斗的充分肯定。
2020年7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人民警察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21年起,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
冬四九:1月17日
老话说北三九南四九,对于中国南方地区来说冬天最冷的时间是从四九开始。2021年的四九天是从1月7日开始,南方的小伙伴要注意保暖哦。
大寒:1月20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最冷是在大寒节气。
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在我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亦称“做牙”、“做牙祭”等,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
北小年:1月25日
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 “小年夜”,又叫“过小年”。 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郁。
清朝的皇帝从瘫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把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中国民间, 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 ,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 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南小年:1月26日
1月26日是南方人的小年,南方人冬至、小年、新年、元宵节都要吃汤圆,而且品种齐全,花样繁多。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荸荠,则是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五九:1月26日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数九’进行到五九的时候天气就开始回暖,远处的杨柳已现春色,所以数九歌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杨柳’,暗喻阳气生发,春天即将到来。
除夕:1月31日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岁”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2014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