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

继上调个税起征点后,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随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规定,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进行800元/月到1500元/月不等的定额扣除。

此前,很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反映,自己向房东索要其身份信息,但遭到拒绝,房东以提交信息后可能被征税为由,规劝租客不要申报个税租金扣除,甚至有房东还表示如果进行扣除就要租客退房。

业内人士认为,此前由于租客填报租房个税抵扣需要征得房东同意,而房东顾虑到身份信息泄露、可能会被迫溯补缴房屋租贷税费等原因,变相提出“涨租”要求,引发了房东与租客之间的博弈。一边是个税可能抵扣几十块,另一边是房租可能上涨几百块,权衡之下,很多租客被迫选择不再申报租金支出扣除,无法享受到国家发放的个税减税红包。

说“给租客减税是为了向房东征税”,这当然是对政策的曲解。倘若该项政策原本就是带着收房租税的目的而来,那么从理性思维看,房东和租客博弈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放弃这一优惠,而这可能会导致政策被架空。这恐怕是各方都不愿看到的事情。

因此,不断有地方税务部门表示,目前不会将租客申报的信息作为向房东征税的依据,税务总局也并未要求各地税务部门对房屋租金收入进行强制缴税。饶是如此,仍不足以完全打消公众疑虑。道理很简单,如果信息已经采集,那么追缴的主动权就掌握在税务部门手中——至于何时追缴似乎就是时机问题了。

租客与房东的个税抵扣博弈可以告一段落了。1月20日,“个人所得税”APP更新。在最新版本个税APP 中,住房租赁信息下,已经不再强制要求填写出租方信息。记者登录最新版本个人所得税APP发现,在住房租赁信息填写中,当出租方类型选择为“自然人”时,出租人姓名和出租人身份证号码变为“选填”状态;当出租方类型选择为“组织”时,出租单位名称也变为“选填”状态。而此前,上述项目均需填写方可申报。

这意味着房东不必担心出租信息泄露而被追溯租赁税费,租客也不必忧心因申报房租抵扣而“得不偿失” 了。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此次个人所得税APP更新把“必填”修改为“选填”,虽然并非一种“表态式回应”,却也同样有力,让人放心。通过技术迭代,从信息采集源头就彻底打消公众的疑虑,表现出抵扣政策的诚意, 这样的更新体现了相关部门的务实精神,值得肯定。

新华社表示,个人所得税APP近日更新,不再强制要求填写出租人信息,这让租客和房主终于可以放下“减税”“补税” 之争。个税扣除是减轻税负的惠民举措,推出来就要不打折扣地落实。税务部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不因其它因素羁绊而使好政策“卡壳”“悬空”,把好事办好做实,这样的改进既贴心更暖心,必须赞。有网友质疑,如果不填房东信息,如何证明真假呢?的确,信息采集项目减少,会给税务部门辨别申报项目真伪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税务部门就无计可施。据报道,专项附加扣除相关证明资料要保存五年,一旦查实利用虚假信息避税,将会被记入纳税人信用记录,有关部门将实施联合惩戒。

这实际上是用事后追责来代替事前繁琐的“清白自证”,也是税务部门为纳税人授予的“信用”。在技术的加持下,让信用承担更多沟通成本,避免过量信息收集产生的风险和摩擦。这既是国家行政部门简政放权的需要,也是税收“谦抑性”的体现。

说到底,交税虽是义务,但也是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一种“合作”;“强制性”是税收的特点之一,却并非全貌。尤其是此次个税专项抵扣,其政策上的善意原本很明朗。这样的政策“红包”不该因为过量的信息采集,让纳税人“想收而不敢收”。

也因此,此番周折也并非全然无益。精准减负、税收公平是一项动态化的系统工程,个人所得税APP还会不断更新,如何在不断完善信息的同时避免在公众层面产生“不良传导”,此次的事件也是难得的一堂课。这提醒我们,用技术迭代回应民众期待,用谦抑、信任释放政策善意,才能让好的政策收获更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