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需要弄清楚“法理学的备考”以及“法理学的研究”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所以相关的方法也差异较大。法理学研究的内容博大精深,绝非人大版的法理学和西方法律思想史(复试参考书)蓝皮教材所能涵盖。这两本书只是“师傅领进门”,甚至只是“师傅领到门口”的阶段,而真正的法理学研究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自知才疏学浅,故而本文仅谈法理学考研的备考方法,希望给“时间紧、任务重”的考生们一些启发。

其次,备考=学习+做题 。其实就是输入和输出两个阶段。前期输入为主,后期输入和输出并重。本文也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谈一谈相关的方法。

考研复习方法论 2022法理学的考研备考方法

法理学的学习

1、 以课本为核心

时间比较紧的,看讲义就行,不懂的再看书。时间相对宽裕的同学,建议课本上的每一个地方都要看,而且都要归入自己的体系中,即便连底部小字也不要放过。比如P253页底部小字。但是“抠字眼”是学习法理学的第一大误区。笔者这里提出要完整掌握课本的内容,指的是体系和要点全覆盖,而不是把每一个字都拿出来做文章。所以大家吸收知识的时候,不要纠结于“字字相符”,避免“缺漏要点”即可。

2、 名人名言

法理学答题要想获得高分,实质性内容固然是第一位的,但是有那么一两句名人名言也不失为一种锦上添花。建议大家直接选择书本上的或者是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比如,在论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的时候,可以用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不建议专门去找一些生僻、晦涩的,没有太大必要。准备太多,那样可能在考场上根本记不起来、用不上,建议每章准备一两个就行。

3、 热点和论文

学习法理学的第二大误区就是盲目阅读大量的法理学专著和论文。当然,阅读专著和论文本身也是学习,我们不能否认其价值,但是对于法理学考研而言可以说是用处非常有限。一方面,且不说专著和论文的内容深奥难以掌握,即便掌握了也难以被运用到答案上。另一方面,这一工作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所以大家即便时间充裕,笔者也不建议大家这么做。可以说法理学仅学习书本,足矣,稍微难一点的题目也可以通过已知的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正如理论法师兄所言,法学的学习由浅至深要经历“知识点知识体系方法思维思想”几重蜕变。对于法理学的备考而言,建议大家朝着方法或者思维这个层面努力即可。这也是为什么单纯看学习了几轮或者背诵过多少遍其实没有意义。因为如果每一遍都在做“知识点”这个层次的工作,那么其实并没有产生质变。当然,这几个阶段也不是泾渭分明的。比如,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能也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形式体系”。

但是,大家也要知道不能过于急功近利,不要知识点还半生不熟,就想着怎么串成体系,结果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于是开始自我怀疑。“饭要一口一口吃”,按部就班地来是最好的。

1、知识点

首先,前期学习法理学,笔者不建议大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将看书加整理作为知识点的初步吸收方式更好。这一点和民刑等应用法不同。学习民刑,完全可以以解决案例问题为出发点,然后掌握解决这一问题所涉及的一连串的知识点,这种方式反而比单纯看书吸收好。但是大家初期学习法理学的时候,还没有摸索清楚书本的逻辑,贸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甚至会下意识地对抗书本的逻辑(俗称乱钻牛角尖)。当然,等大家基础扎实之后,问题导向的学习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其次,对于大学没有很认真学习的同学来说,刚开始阅读法理学的课本很可能会感到绝望,这很正常。但是法理学课本是逻辑性体系性非常强的,大家看书的过程也是不断摸索课本逻辑并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的过程,这个阶段一定要有耐心。此处,笔者有一个小方法,可以推荐大家:在看书的时候,可以书本上涂涂画画,把上课的笔记和头脑风暴时闪现的一些想法及时地写在旁边,关系线和重点也直接在书上涂画。可以用彩色水性笔、记号笔、蜡笔等等,怎么开心怎么来。因为面对密密麻麻的黑色文字,大脑难免产生审美疲劳,不同的色彩可以激活大脑。

最后,对于法理学具体的知识点,笔者建议以核心概念为基础,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拓展,在此基础上掌握完整的知识点,乃至慢慢形成知识体系。比如,以“法的制定”这个知识点为例。按照“上位概念、同级概念、下位概念”这一组逻辑,法的制定的上位概念是法的形成,同级概念是法的实施,下位概念是法的制定的各种分类。按照“宏观和微观”这一组逻辑,法的制定的内容宏观上包括立法原则和立法理念,微观上指的是立法制度。这样,以核心概念为基础,以不同的逻辑为纽带将核心概念和其他重点概念串联起来,就形成了“法的制定”这一完整的知识点。当然,这里的“逻辑”笔者所称的逻辑,既是上文提到的大家在看书的时候需要慢慢挖掘的东西。也是 “体系、方法和思维”层次的内容,正如前文所说,几个学习层次之间不是泾渭分明的。

2、知识体系

首先,知识点的掌握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其实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尤其是法理学,很多时候知识点本身就是一种体系或者思维方式。当然,知识体系建立在知识点的基础之上,所以大家要懂得循序渐进,不要在知识点还有一堆漏洞的时候,就开始想着形成完整的体系。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过程,也是摸索课本逻辑的过程,运用的好的话对解题破题(输出)也有所帮助。

其次,这里的体系绝不是书本上的大小标题所构建的形式体系。形式体系是大家在知识点阶段就要完成的。此处的体系则是要打破形式体系,在脑海中形成实质体系。当然,这里的“打破”不是真的不顾书本,自己瞎编乱造,而是指的不要将自己的思维固化,要善于寻找跨越章节的联系。简单的实质体系,比如,“法哲学——法社会学——法实证论”,再比如“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稍微复杂一点的实质体系,比如,通过”法律制度的独立性”这一主题可以将法的作用、法与社会、法的继承性和法律移植串联起来。还有通过“形式法治——实质法治”这一组概念将全书的很多对概念串联起来,比如“形式价值和目的价值“等等。

最后,每个人掌握实质体系的方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有的人则喜欢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有的人喜欢整理笔记,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形式不是关键,怎么顺手就怎么来即可。

3、方法和思维

在完成了前面两个阶段之后,大家的法理学的基础就可以说比较扎实了。但是这还不够,现在的法理学考题非常的宏观和灵活,只有掌握一定的思维和方法,才能拿到高分。方法和思维的获得其实是建立在充足的知识点储备以及流畅的实质体系基础之上的。

这一阶段包含两个过程。一个是总结。当大家前面两个阶段的任务完成的差不多的时候,其实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定的方法和思维。比如,“法的作用的局限性“可以分为”法条本身的局限性“和”外部因素造成的局限性“,这就体现了“内外思维“。另一个就是运用。其实到了方法和思维这一层面,更多地是需要大家理解和体会的东西。比如,我们可以讲“内部——外部”这一组思维运用到理解“法的价值特性“上去,”法与其他事物的区别“和”法则身在不同时空场景下的区别“也是“内外思维”的体现。要真正掌握方法和思维需要不断地在知识点和知识体系以及后面的真题模拟中反复运用。不过,方法和思维的内容其实不多,故而建议大家总结在扉页上,每次复习的时候都能看得到,借此提醒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灵活运用。

法理学课本本身逻辑非常清晰,而且不需要大家主动地去咬文嚼字,因而可以说法理学在所有考试科目中是最不需要死记硬背的一门学科,这一观点大家前期接受起来还有些难度,但是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家的感受一定会越来越强烈。

但是一定程度记忆还是有必要,因为我们要让自己的表述更贴近课本。很多时候,我们脑海中理解了是一回事,可是写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建议以课本的表述为主。比如,法的概念等核心概念的定义。再比如,法与经济的关系,大家记住每一个要点的第一句话即可,后面的内容可以自己展开。这其中的程度需要大家不断尝试并调整。可以试着只把握关键词,然后表述出来,看一下怎么样。如果觉得表述不出来,就把关键的句子记下,然后再尝试着表述。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法理学的专业课模拟(输出)

首先,建议大家不要急于模拟,最后一个月开始一点也不晚。当然,如果中期大家觉得学的不错了,也可以将模拟练习穿插进知识的学习中。

其次, 笔者认为法理学是必须要进行考前模拟的。这一点和应用法不同。我们经历过法考主观题的洗礼,回答应用法答题的功底都还是不错。加上应用法知识点本身的逻辑就是答题逻辑,所以不需要我们过多地自我组织语言。但是回答法理学需要我们调动全书的内容并且自己组织语言,而仅将相关知识点罗列上去是不可能获得高分的。而且应用法的答题基本上不会就是不会,但是法理学的大题即使看着不会,也可以通过利用已有知识有逻辑地编写获得一定的分数。所以建议大家在考前一定要完整模拟几次法理学大题。

最后,笔者此处主要是介绍专业课模拟的形式方面的建议,实质性的建议会在后续公布的历年真题解析中详细阐述。

建议大家模拟的时候,写一个思路就好,保证自己看到这个思路能够展开成几页A4纸。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每一道模拟题都写出完整的答案的话,大概一道题需要20-30分钟左右,这样效率太低。另一方面是因为,真正在考场上,我们看到题目后需要尽量在一分钟之内组织好答案然后撰写。所以这种练习方式也有助于我们体验考场的思维。如果大家觉得自己看到思路图之后并不能很好地展开,可以先完整地写一两道,然后再慢慢地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当然,考前还是有必要完整地模拟一两道题目的。

在模拟完了一道大题之后不能转头就抛掷九霄云外,而是要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回过头去看自己之前的答案并反复完善。我们在刚答完一道大题的时候,经常会信心满满,但是只要过一小段时间立马就会觉得有地方没写好,时间再久一点,就会嫌弃自己写的是什么东西。有这种心路历程是正常的、良好的,说明自己在不断进步。所以,在模拟完之后也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答案,因为有的时候灵感一现,说不定就会找到新的答题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