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22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山大学考试科目和代码
学院具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设置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点。学院构建以导师制、学术论坛、科技竞赛为主的第二课堂体系,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模式。
02学科介绍
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SE)是2002年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其学科渊源于中山大学在1979年创办的计算机科学系,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专业成为一个新的热门工科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充分发挥中山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不断创新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工业软件、区块链、Web、云计算、分布式系统、物联网、移动计算、人工智能软件等,形成鲜明的高素质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特色。
03师资力量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作为一个新建学院,形成一支以青年优秀人才为主力的人才队伍,更有多名海内外的优秀教师正在逐步入职。学院氛围年轻活泼,自由开放,适合开展科学研究。
郑子彬
教授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珠江学者、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块链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ACM/IEEE Senior Memeber、IET Fellow、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发表论文近 150 篇,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1完成人)、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二等奖(第2完成人)、2020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CCF A 类会议 ICSE 论文奖、CCF B类会议ICWS学生论文奖、全球50篇最具影响力区块链论文奖等,论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16000 次。
李丹
副教授
2018年至2021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研究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至2017年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2年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物联网,智能建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异常检测,故障诊断,少量样本学习,零样本学习,迁移学习等方面的研究,未来会探索更多相关的研究方向。目前于国际著名期刊会议上发表10余篇论文。
黄袁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化软件工程,代码摘要技术,代码审查技术,代码缺陷定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一等资助),青年教师培养项目1项。以项目骨干身份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从事软件工程相关研究,近年来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
莫然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架构分析、软件重构、软件数据挖掘等。在软件架构分析方面,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在软件工程领域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包括ICSE、ASE、TSE等)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项目。
南雨宏
副教授
2018年于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入职中山大学前担任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研究员、普渡CERIAS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软件安全及隐私保护。其研究成果发表在USENIX Security、ACM CCS,NDSS, TIFS等系统安全领域会议及期刊,并先后获得ACM SIGSAC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奖、WOOT 2020论文奖、北美CSAW Best Applied Security Research Top-10 Fianlist等荣誉。作为科研骨干先后曾参与国家973计划、美国DARPA、海军实验室(ONR)、波音公司等资助的研究项目,并担任美国思科公司一项研究课题负责人(PI)。其发现的安全及隐私问题多次获得来自Google、Facebook、Twitter等厂商的官方确认及致谢,总计获得赏金超过四万美元。目前担任AsiaCCS'21&22, ICICS'21等多项国际会议程序委员成员,以及IEEE TIFS、TWC、TDSC等领域旗舰期刊审稿人。
张能
助理教授
2017年12月于武汉大学获软件工程博士学位,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相关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图谱构建,及知识驱动的智能软件开发支撑技术,促进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参与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校企联合研究项目等多个研究项目。已在软件工程、服务计算等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及会议,如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TSE)、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 (TSC)、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JSS)、Knowledge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KIS)、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Computing (SCC)等,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
苏玉鑫
助理教授
2019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模型可靠性、分布式机器学习算法与系统、大型分布式系统可靠性与智能运维(AIOps)。近年来在国际会议和期刊共发表20余篇论文,其中9篇发表于CVPR、SIGIR、IJCAI、CIKM、ICDCS、CSUR、TKDE等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分布式系统会议与期刊。
廖国成
助理教授
2021年于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曾于2019前往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半年的交流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隐私保护,致力于通过优化理论,算法博弈论来解决大数据隐私保护的前沿交叉问题。近年在国际会议与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篇,包括CCF A类期刊ACM/IEEE Trans. on Networking, CCF A类会议Infocom,曾获2017 IEEE Globecom青年学者论文。个人主页:https://liaogch.github.io/
04科研环境
学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国际化学习机遇:学生享有丰富的国际名校交流访学机会和赴世界各地参与一流国际会议的机会;学院连年举行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并安排高频率的国际大牛学术讲座,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在校园里了解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并接近学术大牛。近年来,学院的研究团队已承担、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论文多篇,并开发了多个区块链原型系统。为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落地,学院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密切合作,合作伙伴包括百度、阿里、腾讯、MSRA、华为、微众银行、平安、浪潮、数字广东等。
另外,学院积极为学生打造具有软件工程特色的动手操作实验平台,共有6个实验室:
B1 区块链实验室:
密码学安全与隐私保护、区块链技术结合可信执行环境、区块链技术与IoT结合
B2 数字孪生与仿真实验室:
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模型、BIM/CIM、VR/AR
B3 工业与工具软件实验室:
开源生态
B4 大数据与存储管理实验室:
nOLTP(线上事务处理)与HTAP(线上混合事务与分析)引擎、数据安全与数据库系统安全
B5 嵌入式与物联软件实验室: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软件协同设计方法
B6 应用开发实验室:
信息管理类软件、行业应用类软件、消费端的硬件、典型的工业端的设备
05毕业选择
深造:学院一直致力于举办各类高价值学术交流活动,为同学们创造与领域大牛深入探讨的机会,拓宽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优秀毕业生将有充足机会可被推荐到海外知名学府攻读博士学位。已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在海外著名学府留学深造,其中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普渡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波士顿大学、莱斯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明尼苏达大学、东京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等。
就业:学院致力于计算机软件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创新力及创造力。企业合作伙伴包括百度、阿里、腾讯、MSRA、华为、微众银行、平安、浪潮、数字广东等。目前全球软件工程人才供不应求,就业领域广,发展前景好,就业创业两相宜。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就职于国内外知名 IT 企业,或知名企业的研发部门,包括 IBM、谷歌、微软、华为、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四大国有银行等世界 500 强企业,分布于互联网、金融、证劵、通信、咨询等行业,推动了传统产业、行业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速融合,为中国制造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贡献才智。此外,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也是吸纳毕业生的重要去向,涵盖税务、公检法、海关、财政等各部门。
06校园环境
软件工程学院所在的珠海校区,是中山大学面积最大的一个校园,坐落于珠海市唐家湾,地处珠江口西岸、南海之滨,依山傍海,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各项教学实验设施齐全。
为提升珠海校区办学空间,实现内涵发展,学校制定《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建设项目33个,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和基本完工的项目有13个,正在建设项目8个,校区建筑面积已达52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长了约1.5倍。经过大幅“提增量”建设,珠海校区迎来了“迈进一流、追求卓越”的发展新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