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政策 美育、修复两院首届招生

美育研究院及招生方向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是2020年5月在原美育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的二级教学机构。研究院成立后,全面启动美育学科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美育方向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现已招收博士生4名,博士后1名。2021年7月,美育研究院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全国艺术院校高端美育专业人才培养先河。

“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专业方向依托中央美术学院百年美育资源,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美育理论素养,具备开设学校美育课程、开展社会美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美育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大中小学美育专业教师存在至少20多万个岗位缺口,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艺术机构更有大量美育人才需求,美育专业方向毕业生具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

美育学科建设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美育学科建设,将其作为学校“十四五”及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举措加以推进。

2019年11月3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中心召开了美育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王一川、张政文、王德胜、牛宏宝、刘成纪、易晓明等专家对中央美术学院开展美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优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开展美育学科建设势在必行。

中央美术学院开展美育学科建设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

第一,独具特色的综合学科体系对作为交叉学科的美育学科的有力支撑。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设计、建筑、人文四大学科板块交融发展形成相互补益的学科结构体系,拥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等与美育密切相关的学科,都为作为交叉学科的美育学科建设能够提供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有力支撑。

第二,重视艺术实践的传统为培养应用型美育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美育专业人才应该是一种既具有系统美育专业理论又能够指导和从事美育实践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类型。中央美术学院具有高度重视学生艺术实践的悠久传统。各学科独具特色的艺术实践教学为美育专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也为美育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多样的渠道。

第三,丰富的艺术之美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潜移默化的美育资源优势。美育的根本方法是潜移默化的美的滋养,但学科建设本身要有非常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中央美术学院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高层次艺术之美,在以感性的“心育”和“情育”的方法来完成高层次美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凸显出资源优势。校园内浓郁的艺术气息使美育专业的学生可以深度体验绘画、书法、园林、雕塑等艺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丰厚美育资源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师资力量

美育研究院院长由中央美术学院宋修见教授担任,特聘教授有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杜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教授。

杜 卫: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教协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方向、美育理论。主编国家教委“九·五”重点教材《美育学概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四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一项。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主编教材两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王德胜: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美育理论、现代中国美学史。主持多项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科研课题,出版学术著作19部,主编教材三部,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

宋修见:北京大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兼书记,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美育、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美育等。主持多项教育部、文旅部和北京市科研课题,出版多部学术著作。

初审材料

提交与“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一篇,个人简历及专业研究计划各一份。

考试科目

初试专业科目:美育基本理论、中外美学史

复试科目:面试(提交专业研究计划并答辩)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美育概论、中外美育史

参考书目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

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曾繁仁:《美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郑萼:《美育经典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