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甲卷)在此发布。本套2021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甲卷)来自考生回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1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2021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甲卷)

材料一

1949年3月23日下午,西柏坡阳光明媚,毛ze东同志从住了10个月的小院里走出来,正好碰到迎上来的周恩来同志。他望着远处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答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ze东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ze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于中国发展来说,“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量度中国步伐的显著路碑。从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十三五”规划完成,一个又一个五年,诠释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标识,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二

永济村在解放前是“光山秃岭乱石沟,十人见了十人愁;旱涝风雹年年有,庄稼十年九不收”。全村有大大小小239条干涸贫瘠的沟壑,332座光秃秃的山头,森林覆盖率不到2%。50年代初,22岁的张一雁成为了永济村的党支部书记。为了改变生存环境,张一雁带着村民上山种树。由于经验不足,树的成活率极低,村民们泄了气。张一雁鼓励大家说:“我们改不了天,但我们可以换地!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多难,只要方向正确,我们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红火。”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2015年。这一年,从省里某部门退休的副厅级干部阎永强经过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成为了永济村新一任村支书。阎永强带回来的不仅是身份,还有服务家乡的赤子之心。他把自己的党组织关系转回村里,“又成了一个真正的永济人”。阎永强说:“为了村里的发展,我不会领取任何工资报酬,只希望能像老书记一样,让家乡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阎永强向记者介绍起了永济村的致富史。1980年冬,张一雁率几名村干部到南方考察。所到之处,乡镇企业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令张一雁一行眼热心跳。经过慎重考虑,村里决定利用本地丰富的铁矿资源建一座钢铁厂,这也是省里当年的第一家村办企业。当第一炉火红的铁水滚滚流出的时候,许多党员激动得哭了。后来,永济村又先后创办了铝合金厂、石料厂等企业。张一雁说:“办企业不同于当年我们上山栽树,不是光有憨劲就行。企业需要的是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这以后,永济村与许多大学联系,送青年农民到那里学企业管理、财务、农作物栽培等科学技术。

阎永强说,老书记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有了好头头,群众不发愁”。这好头头就是党支部,就是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在村办企业多年发展的背后,高耗能重污染的弊端日渐显现。2015年,村两委邀请省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专家帮助完成了新的村级规划。根据新规划,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当时许多村民都担心“下岗”,不太情愿。全体党员以身作则,并动员家属、亲戚支持村两委的决定。2016年,村两委引来了展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铝合金厂的旧址上,建起一条年产500吨食用保健油的冷榨加工生产线,同时建立了一个集餐饮、住宿、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广大村民不仅实现了“再就业”,收入还比过去翻了一番。

“小时候村周围到处是荒山秃岭,现在满眼郁郁葱葱。”2020年春,在永济村外不远处的一座山坡上,阎永强正带队搞绿化工程。如今的永济村森林覆盖率超过87%,曾经的一座座荒山变成了一条条“绿龙”,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阎永强说:“看到村里环境一天天变美,老百姓日子一天天富裕,我耳边常常回响起老书记那句话,‘只要方向正确,我们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红火’。”

材料三

新春伊始,《新农村》记者小梁到基层调研,以下是他在两个村庄采访的片段。

“村子真干净”,这是外来人对东各村的第一印象。村道上见不到一张纸片,家家院里院外也清清爽爽。79岁的高大妈笑着把小梁往屋里迎。冬季取暖煤改电以后,高大妈家装了地暖,外面再冷屋里也舒服。高大妈自己收拾得利索,家里拾掇得干净,屋里屋外的花都修剪得齐齐整整。她言语间透着喜悦,“儿子孝顺,春节前辞了城里的工作回来,专门照顾我们老两口”“爸妈上了年纪,身体都不大好,有个头疼脑热,身边没个人照顾那肯定不成。”高大妈的儿子小曾买完菜刚一进门就接过了话头。

东各村是太行山脉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不大,一共250多口人,但老龄化程度不低,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0多位。平时,村里就是这些老人“守着”。村委会一周放两次公益电影,捧场的也都是这些老人。“村里的大爷大妈都是居家养老,儿女负责赡养。子女外出打工的,只能是老两口互相照顾。村里打算建个‘托老所’,解决老人的日间吃饭和活动、照料问题。”村党支部委员李大姐介绍说,她时常会到高大妈家来看看,帮衬帮衬。听说要建“托老所”,高大妈觉得不错,“老姊妹能时常见上一面,唠唠嗑。”“老爸腿脚不好,出不了门,我们在跟前伺候着才放心。”小曾说。儿子能在身边尽孝,高大妈心里满意,可也着急。她跟李大姐商量,“咱村里能不能办个产业,让我儿子也能有点收入,不然他光照顾我们了,以后咋办?”

李大姐说,东各村边有条远近闻名的宋代古道,村内还保留着古道上唯一的一座三孔拱桥,来的游客不少。村里已经有10多户拿到了农家乐的经营执照,她说:“要是乡村旅游搞起来,不愁你儿子没事干!”

坐落在太湖之滨的水乡小村开弓村,则是另外一种景象,弯弯的小清河穿村而过,如箭在弦,村名由此而来。

甜茶、昆曲、桥文化……在开弓村文化纪念馆,或图文,或影像,或模型,地方风土人情跃然眼前。陈列厅里,一件件旧物什,散发着浓浓的年代感。“有不少是村民自己捐赠的,像这排老式碗橱,还有那套八仙桌椅,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被村里人称为“农民教授”的老姚感叹,这里存放的是村民共同的乡村文化记忆。开弓村越来越富,村民的生活和城里无异,但老姚喜中有忧。开弓村曾经是“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如今,农耕文化、蚕桑文化却有淡化之势,“这是我们的根啊。”老姚颇有感慨。

如何传承乡风民俗?“首先要发挥好乡贤的力量。大家都有共识,要有个乡贤议事会。”老姚说。在成立后的乡贤议事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要以有形的形式展现开弓村文化,如熏豆制作工艺,婚嫁习俗,摇三橹船,桑、蚕、丝到蚕丝被的一条龙产业……为什么要以“有形的形式”?老姚说:“让来到开弓村的人,从亲身参与民俗活动中体味到农耕文化和蚕桑文化的韵味。”村民的文化活动要有载体,开弓村发展较早,能用的土地已经不多,怎么解决?经过商议,村里准备把老仓库改造成文化礼堂。老姚高兴地说:“脚手架已经搭起来了,估计5月份就能启用。”按照规划,礼堂能容纳100人左右,今后村里的党员活动、小型培训、会议、文艺演出都可以使用。

未来,开弓村的文化回味必定更悠长。

材料四

在导诊员的指引下,老王通过手机完成了挂号、诊间结算、取药取报告、预约复诊等就医环节,全程不到半小时。他高兴地说:“太方便了,只要关注医院微信号,对着机器扫医保码,几秒就能看病、开药。看完病后,医生滑动鼠标,我们再扫码,就自动划扣了医保费用,不用再到窗口排队缴费,省时省事多了。”

随着医保码落地,F市市民使用医保已经从“卡时代”跨入“码时代”,“码”不仅运用于医院内的就医流程,还可用于院外买药。据医疗保障局统计,医生花费数秒扫码的时间,就可为患者平均节省在医院就医等待的时间约43分钟。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有120万余名参保人员开通了医保码,有36家医院、近500家药店实现了医保码结算。

蔡先生首次体验到了“云医疗”的便捷。他通过市中心医院客户端微信小程序,向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张主任发起了复诊高血压病的申请。通过视频问诊,张主任在线为蔡先生开出了一张电子处方,经过药师在线审方,就完成了医保在线结算。接下来,蔡先生在家就能收到由医院寄来的药品。F市已有多家医院开通线上医保结算权限。市民开通了医保码,只要近三个月在互联网医院所属的实体医院有就诊记录,就可以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复诊、慢病续方、医保自动结算等。实行医保码扫码结算,不仅优化了结算流程,解决了市民线上看病买药不能报销的痛点,还有效降低了线下就诊感染风险,改善了老百姓的就医体验。

2020年7月以来,F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在省内不同地方的家庭成员,也支持加入共济账户。这不仅方便了家庭成员申领医保码,而且参保人员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共济账户里的个人账户资金。

60岁的林阿姨到广州帮儿子照顾孩子已有10年。这些年因为青光眼、鼻炎等大小疾病在广州的医院做过多次手术,她说住院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垫付压力大,而且可选择的省外定点医疗机构也不多,每年她都要奔波一千多公里往返广州与F市,还要准备各种证明材料,才能报销医保,十分麻烦。对于像林阿姨这样的流动人口及外出务工人员来说,看病、报销不方便一直是他们就医的痛点。随着医保码落地,流动人口或随迁人员再也不用垫付医疗费,也不用大老远奔波报销医保了。一方面,参保人可以通过医保码在全国办理有关医保业务;另一方面,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政务通APP,F市居民可在线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参保关系转移、参保缴费证明打印等多项医保经办业务,同时可以自助查询个人账户、个人待遇、消费明细、报销结果等个人数据。

材料五

“你好小福,我想订餐。”78岁的孙奶奶按下开关,向机器人小福发出语音指令。“有两荤两素加米饭13元的和两荤一素加米饭10元的两种,您选哪一种?”稚嫩的童声清脆悦耳。“13元的。”“好的,稍后会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不一会儿,福龄老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大姐拎着盒饭,一路小跑,来到孙奶奶的家。“对我们老人来说这个太好了!我不会用手机,现在只需要对机器人发个语音指令,立马有人上门。”孙奶奶说。

变化,缘于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建成。2019年,坐落于F市北区物联网产业园的乐享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了这一平台。该平台的建成是F市绘制“数字城市”蓝图的靓丽一笔。乘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东风,F市抓住信息化先机,积极拥抱数字浪潮,从成立“数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到制定“数字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从“一枝独秀”的软件园到“百花齐放”的数字经济产业;从最早的办事“跑多趟”到如今“一趟不用跑”……“数字城市”建设蓬勃发展。

2000年6月,F市东区软件园创业楼迎来首批入园企业。“当时,园区内的研发楼宇只有寥寥几栋,产业规模仅12.7亿元。”东区软件园管委会负责人回忆道。如今,东区软件园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总收入已超千亿元。据F市汪副市长介绍,在空间布局上,F市重点打造环中心城区“东区软件园—西区高新园—北区物联网产业园—南区大数据产业园”的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带,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在推进“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F市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不断拓展众多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易民”APP是F市全力打造的数字惠民品牌,居民足不出户轻点手机APP,日常生活用品最快10多分钟送到家,出门购物、地铁进站,“刷脸”几秒钟即可完成付款。上线两年多来,该APP已发展成F市移动互联网的统一便民入口,为市民提供各类高频的便民服务、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等近80项。

打开F市数字城管系统,一张覆盖全市所有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等城市管理项目的“电子地图”便呈现在眼前。在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工作人员可对城区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实现一体化在线监测、实时分析和远程调控。超级“大脑”交通大数据平台则为全市交通编织了一张智慧大网,实现点对点快速处置堵点。

“数字城市”在提高城市治理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F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机遇。如锦锈家纺公司依托数字大脑,实现“产、供、销、人、财、物”数据的实时获取和智能挖掘,让生产更高效智能;福仙茶业集团建立了物联网追溯体系,对基地种植到终端销售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产业更兴旺,城市更智慧,生活更美好,F市市委李书记表示,目前,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数字经济上市企业占全市上市企业的一半。展望未来,李书记说,F市将更好地使用数字技术,不断释放数字红利,让人民群众畅享数字城市建设成果。

问题一

给定资料2中介绍了永济村的致富史,请归纳永济村的经验做法。(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问题二

给定资料3提到了高大妈的“喜”和老姚的“盼”,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15分)

要求:

(1)准确全面;

(2)分条陈述;

(3)不超过250字。

问题三

省里召开“数字城市”建设座谈会,F市被邀请做经验介绍,假设汪副市长参加此次会议,请根据“给定资料4-5”,为汪副市长拟写一份发言提纲。(25分)

要求:紧扣资料,要点完整,内容具体,条理清晰;不超过450字。

问题四

结合全篇给定资料,以“赶考”为话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2)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字数800~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