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三部曲:辉煌、塌陷、提升
县中三部曲:辉煌、塌陷、提升
——为了1400多万县中学子的梦想
1月,各地两会陆续召开。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发现,多地代表今年持续关注县域高中发展并提出建议。
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吕建认为,不少地区县域教育“塌陷”的核心原因是优质生源流失,“有了好生源不一定能办好教育,但没有好生源很难办出高质量教育。”他建议,学校应“做好各自的事”,在所在县域内招生,毕竟办好县中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山西省人大代表、永济中学教师吴绒艳建议,实行“以省为主”的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高中招生政策、优化教师招聘政策、制定面向县域内高中的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四方面内容,做好县域内普通高中发展。
河北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裴红霞建议尽快研究制定符合河北实际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严禁任何高中跨地市“掐尖”招生,落实民办高中属地招生政策,严禁任何城区普通高中到县里招生,严防县中生源多度流失。
贵州省人大代表、毕节市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张丽认为要办好县域中学,关键在留住优秀师资。她建议教育厅进一步加大全省范围内县中公办高中教师的培训,在职称评审上给予倾斜,使优秀教师愿意主动流入并留下。
…………
振兴县中,刻不容缓。
去年12月,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要求,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同时加大县中教师的补充力度,健全县中教师激励机制。
教育部专门针对县域高中制定提升计划,让很多人看到了曙光。
县中,从辉煌到塌陷
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2847个区县级行政单位,包括1317个县、948个区、391个县级市等。全国普通高中共有1.42万所,县域高中0.72万所,占了半壁江山,在校生规模超过了一半,达到了1468.4万人,专任教师近10万。
与县中千万在校生形成反差的是,进入顶尖高校的渠道却很难被打开。
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7)的数据显示,县级及以下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将近一半,达49.03%。但调查发现,在两所精英大学非直辖市的生源中,来自县级高中的仅占21.9%,来自地市级高中的却高达78.1%。
在我国教育史上,县级高中曾扮演重要角色,考上本地最好的县中,基本意味着“一只脚已踏进重点大学”。曾几何时,县中出状元。哪家孩子考取了名牌大学,都能成为同县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一批又一批寒门学子从县中走出,早年的中国大学生、新城市人,不少都来自农村、小县城,他们都对县中有着很深的感情。
但在省市重点中学和“超级中学”的双重夹击之下,现在,在一些较为极端的县域,全县能考上一本的人数仅有个位。
此前有媒体报道,河北蠡县某年全县中考成绩前500名学生有370多人外流,为了抢下生源,当地提前把初中的孩子接到高中。这只是生源争夺战的冰山一角。
为什么争夺如此激烈?原因很简单,这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三年后或将给学校带来良好的升学率,带来极高的荣誉。好生源成就了好学校。一项基于对一些县中高考现象的观察发现,那些在县中考进清华北大的学生,大多都是天赋较高的孩子,也就是说,学生的内在禀赋更起着关键作用。
生源的流失不容忽视。好学生离开了,教师也无心教学,教师也离开。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胡伶的调查:县中教师普遍具有比较高的价值承诺,但是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教师对学校的办学现状和工作氛围感到不满意,对教师职业缺乏热爱。
而原本县中的学生在教学资源上就不足,想要迈进理想大学的门槛,除了自身努力外,较城市学生更需要优秀教师的指导。优秀教师流失,教学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舆论里,县中甚至会被贴上“应试教育”“刷题工厂”的污名化标签,学生努力勤奋考学最终也被嘲为“做题家”。
县中的困境,是由城市化冲击、超级中学和民办高中抢占资源、流失风气引发跟风流失等因素综合导致的。优秀师资和生源的双流失,致使县中在教育的版图上不断衰弱,患上了“失语症”。
县中与超级中学的博弈
超级中学的独大和普通县中的没落,不能再继续下去。
超级中学虽有高升学率的金字招牌,但跳出学校本身来看,严重破坏了区域内教学生态,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丛斌、北大教育学院博士后徐柱柱和北大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首登,对“超级中学及其导致的教育垄断对其所在省份高中教育整体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研究分析发现:超级中学教育垄断指数越高,省内普通理科一本分数线越有可能会随之下降。
各省教育垄断指数名次与理科一本线名次大体上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超级中学教育垄断程度的提高,本省高中教育质量将会显著下降,且超级中学的教育垄断对北大和中科大等精英大学理科录取分数线的负面影响要明显大于对各省理科一本线的影响。
仅靠几所超级中学不但不能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反而不利于普通高中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指出:事实上,决定一个省高中教育质量的绝对不是少数几所超级中学,而是占一个省绝大多数的县级高中及普通地市级高中等非超级中学。超级中学光辉形象的背后,是以牺牲本省县级中学的发展空间、县级中学的教育质量,拉低全省总体教育质量为代价的。不少超级中学,在全省、全市范围内掐尖办学,难道能说明教学水平有多高吗?
教育系统作为整个社会生态中的一个环节,教育资源的均衡是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协调同步的。越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各地的县都已经比较均衡,县域教育塌陷越少。比如浙江,拥有多所国内一流的中学,且分布在各个县市。这样的教育生态是健康的,资源分配较为均衡,且能够提供高质量教育。也就不会出现一棵超级中学的大树下,没有其他县中生存养料的情况。
此外,超级中学也不能背负着为广大农村学子、乡村学子提供社会流动的赞誉。超级中学的入学门槛越来越高,城市学生入学超级中学更有优势。最终通过超级中学进入一流大学的,绝大部分也非农村户籍学生。
随着高中教育体系最基本单位“县中“的式微,一流高校的入学机会也更多地被地市级高中和超级中学垄断。
“郡县治,天下安”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为63.89%,略低于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65%的平均水平,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有大约23%的上升空间。我们仍处于城镇化率快速发展区间。县域是未来城镇化的主战场,也就是说,县域教育是支撑城镇化的重要动力。
而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如果一个县的高中发展不好,这个县的基础教育很难发展好,所以必须把这个龙头建设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健全,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推动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公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全面规范,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教师补充激励机制基本健全,县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基本健全,县中办学经费得到切实保障;薄弱县中办学条件基本改善,学校建设基本实现标准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县中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1月11日,国新办就《“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晁桂明指出,严格执行“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坚决遏制优质生源过度流失。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两份重量级文件、接连表态,这表明,县中塌陷已经迎来了系统性治理。
禁止跨区招生,实行“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是帮助县中能够留住优质生源,保证学生结构的稳定性和层次性。保障县中教学经费,系统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加大中央财政对薄弱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是要让教育公共事业发展均等化。在事业发展和待遇上对县中教师给予倾斜,让教师能够“来县中”“留县中”。
激活县域高中的发展是教育发展战略所需,也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县域教育也会反哺县域经济,促进县域城镇化建设进程。
县中振兴事关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好的教育生态,不应是一个学校站起来,一片学校倒下去,而应是百花齐放。”
教育公平的阳光正洒向大地,为千万县中学子护航!
参考文献
《听,省“两会”上!海安中学校长吕建这么说…》海安播报
《山西省人大代表、永济中学教师吴绒艳:关注县域高中发展 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以省为主”》太原晚报
《2022河北两会|裴红霞代表:尽快制定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燕赵都市报
《贵州省人大代表张丽:在职称评审上向县域中学倾斜,留住优秀教师》多彩贵州网
雷望红 《正视县中模式,走出“县中困境”》 光明社《教育家》
郭丛斌 徐柱柱 张首登 《研究显示:超级中学教育垄断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本省高中质量》 《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
马朝宏 林小英 《“县中塌陷”背后的警示:县域教育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 中国教师报
胡伶 《县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光明社《教育家》
本文版权归中国教育在线所有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本文作者:中国教育在线-李璐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