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提到,将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

中国足球的未来在校园?

2月1日大年初一,世预赛亚洲区第8轮,中国男足1比3负于此前七连败的越南队。原本应是荣誉之战,竟然惨痛败北,引来骂声一片。大年初六,中国女足亚洲杯逆转夺冠,一时间形成天壤之别。

男足失利的耻辱再次使国人不得不认真思考我们的足球到底怎么了?

资本裹挟下的金元足球

受长期以来的传统联赛制度影响,我国足球界被资本的浪潮裹挟,呈现“金元足球”的状态。

金元足球——指用丰厚资金招募球员,以达到在短期内提升竞技水平,维持俱乐部在各级联赛中竞争力。即为足球并不仅仅是一项可受公众观赏的竞技运动,同时也涌入了资本操作。

中国足协战略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中国足球的病状:“足球在中国充满功利性,这些年来,中国足球还是没有找到病根,没有找准方向。”

自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开始至今,足改方案接连不断,所投资金额也不断增大。

目前,通常而言,普通球员的顶薪为1000万,国脚球员的顶薪为1200万,如果在中超比赛中取胜奖金300万平球也有100万奖金,亚冠赛赢球奖金600万。

职业联赛存在着巨大的商业开发空间,众资金雄厚的企业纷纷出资入主职业足球的俱乐部,也吸引了不少西方球员来到中国,以获得巨资薪水。

不得不承认,资本裹挟使得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观赏性和关注度均不断高涨,但同时也造成了足球泡沫。男足的年薪随着国内联赛大量的资本涌入而失控。

足球的商业化发展催生出了种种乱象,踢球和经营球队变成了牟取暴利,完全不符合足球发展规律。一定程度上使得球员作风受此影响,尤其是男足。

据此,中国足协不断发出“限薪令”,以肃正风气。2020年12月,史上最严“限薪令”出台,新政规定:中超一线队国内球员年薪不超过税前5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薪不超过税前300万元,外援个人年薪不超过税前300万欧元,总薪酬不得超过税前1000万欧元。

但目前男足的薪酬仍然很高。男足成员排名前十五位的球员薪资情况如下:

高额的薪酬和功利化的导向,使得中国足球发展并不健康。即便整治和限薪的进度一直在推进,乱象丛生下继生问题仍然颇多。

高薪外援不如本土青少年

众所周知,国际足球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扎扎实实做好草根足球和青少年发展工作,立足本国实情和特点,建立一套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制定长期发展计划,通过高质量的教练员培训,长年系统坚持高水平的青少年选拔和培养工作。

教育部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路称:德国青少年踢足球注册人数为208万、法国为103万、英国为82万。日本高中联赛的参赛球员就有10万人,整个日本大约有100万孩子在踢球。韩国、泰国等也有几十万人踢球。而从1990年到2014年,中国孩子每年大约只有一万人在踢球,这几年可能连一万人都没有。

“中国踢球的女孩还是偏少。”女足教练水庆霞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或许女足夺冠能暂时起一些变化,但是变化也不会很大。”“还是要靠基层,要把青训发展起来。”水庆霞表示,“从我在上海接触来看,小学踢球的人其实是挺多的,但是到初中之后人就少,因为有升学的问题,这个时期流失了很多人才。这需要整个体系的搭建。”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满也曾指出,要想实现中国足球腾飞的梦想,最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教体结合,总结过去的不足,分析国外的发展经验,探索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特色的青训体系。

我国足球目前仍全方位落后,振兴足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审议通过。《方案》以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为大方向,通过对管理机构重新设计、职业俱乐部建设、完善竞赛体系、校园足球、社会足球、人才培养、国家队建设、场地建设管理、完善投入机制等涉及足球领域的各个层面的具体部署,为中国足球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其中,“校园足球”被多次提及:“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从现有的5000余所,到2020年时达到2万所,2025年时达到5万所,解除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从而彻底打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

《方案》配合国务院《校园足球2.0》方案,推进教体融合,持续推动校园足球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新路,让“校园足球力量”成为中国足球振兴的基石。

校园足球与“满天星”

校园足球为什么重要?

长期以来,资金和场地成为拦在孩子和足球之间的两座大山,来自学校和部分家长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在阻碍着孩子走向绿茵场。只有形成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联赛和训练体系,打通人才持续成长的通道,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如上所述,目前中国足球存在体教分离的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学生都面临着学习还是踢球的问题。因此,营造校园足球文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谈到校园足球经验时表示:“校园足球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一大批会踢球的优秀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律师、法官、警察、教师、公务员,当然也会培养少数有着扎实文化根基的优秀足球运动员,这是我们校园足球要实现的目标。”

王登峰司长大力推进足球教育改革为青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对于校园足球的重要性,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王奇此前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足球要想发展,基础是最重要的,青少年不踢球,国家就没有后备力量。按理说,正常的足球体系应该是金字塔形,塔尖是国家队,塔尖下面是16支中超联赛球队,后面是20支中甲联赛,30支中乙联赛,100支业余联赛,1000支高中联赛,1万支小学生联赛……底部基础越大,尖端的水平越高,但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倒金字塔形。”

近些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校园足球制度、文件,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举措。目前“满天星”训练营和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就是很好的探索和实践。

据教育部数据,从2014年到2019年,我们建立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7059所,设立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38个,遴选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60个,布局建设“满天星”训练营80个,招收高水平足球队高校181所。近2000万在校生每周接受1节足球课教育、组织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

校园足球正在厚积薄发,为中国足球青训发展夯实着后备人才基础。

去年6月18日,全国首个新型足球学校在河南开封揭牌,这标志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的“新型足球学校”概念正式落地。不同于专门的足球学校与职业球员培养,新型足球学校学生平时并不在一起,而是在各自的学校、班级里参加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在周末和节假日,相应的教练和专家会根据孩子的水平因材施教,进行训练、组织竞赛。

“这样既不耽误学习,也不耽误足球技术水平提升。”王登峰司长说。

有人可能会问,校园足球轰轰烈烈搞了五六年,在学校踢球的孩子真的多了吗?真的能培养出能顶尖球员吗?

王登峰认为,只有校园体育的框架立住了,中国竞技体育的脊梁才能挺起来。王登峰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把整个学校体育的竞赛体系搭建完善了,就像现在做的校园足球一样,班级内部的比赛、年级的联赛、校际的联赛,层层选拔的机制,实际上校内面向人人的体育普及工作也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非常直接、非常庞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对于提高中国体育的竞技水平是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专业化的训练,在这个平台上选人进行系统训练,为中国竞技体育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国际足联的统计表明:全世界足球人口中青少年占80%,职业球员仅占足球人口的0.2%。我们并不能保证未来所有青少年足球参与者都成为职业球员,更不要说是国家队球员。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足球运动的巨大教育功能。

“经过推广普及,目前校园中踢球的人多了,会踢的人多了,踢得好的人也多了。”王登峰说。

举国家之力,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期待这批承担着振兴中国足球希望的青少年们茁壮成长,未来能够让中国足球屹立亚洲之巅,跻身世界杯!

参考文献

《“铿锵玫瑰”精神是不言弃,想追赶欧美要提高自信——独家专访中国女足主教练水庆霞》新华社记者肖世尧、许东远

《中国足球改革迷途:投资金额越来越大,世界排名越来越低》周群峰 中国新闻周刊

《中超冠军解散,金元足球留下了一地鸡毛》 胡克非 中国新闻周刊

足球改革的10个关键词——解读《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