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通是指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将依据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要求,打破原有课程设计,通过融入“X”证书知识点,对某些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重构,使之与行业、企业的会计岗位需求对接,以促进学生会计职业素质养成的一种课程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改革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现状分析

(一)对1+X证书制度缺乏应有认识

目前,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虽然较多,但大部分高职院校会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一到两个证书要求学生去考。学生虽然也知道多考一个证书,就能帮助自己多拥有一技之长。会计专业在我国属于准入类职业,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通过决议,决定取消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修订为只需要具备从业相应的专业能力即可。实践层面情况如何,笔者在2020年12月10日举办的兰州市代理记账行业协会、部分代理记账财务公司座谈交流会上获悉,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专业人员时,明确要求必须取得初级会计师的资格证书,所以初级会计师的资格证书无形中取代了原来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成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敲门砖”。目前,会计水平评价类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基本由企业自主评价发放。既没有持证上岗的“效力”,又无法保证与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也就是说,与就业、收入都不挂钩,导致部分学生的考证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教师认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是培训机构的工作,自己只需配合就行,殊不知教师应该是学生职业素养的示范者,只有自己获取了“X”证书,才能在“X”证书的培训中胜任教学工作。

(二)课程内容与“X”证书内容互通衔接不够畅通

1+X证书制度自实施以来,得到各个院校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率先响应。但是由于实施时间短,如何快速落实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把“X”证书内容落实到课程中还存在一定滞后性。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目前仍然是理论知识为主+集中实训的课程体系设置模式,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缺失。整体上看,高职院校对1+X证书制度与原有课程体系融通认识深度还不够。

(三)课证融通教材开发不足

在1+X证书制度实施之前,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编写依据是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实施后,需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和重构,现有教材不能满足“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学需求。目前,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工作虽然稳步推进,但相关“课证融通”的教材却寥寥无几。

(四)师资结构有待调整

“X”证书的开发根据是企业真实岗位的技能要点。近年来,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主力军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高校毕业后即直接应聘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他们虽然拥有较高学历,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部分人员甚至取得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但是缺乏行业、企业的实际锻炼经验,获取的实践性技能较少,缺乏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了解,更谈不上熟悉企业会计岗位的要点和重点,这样很容易导致授课中出现偏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样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大智移物云”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甚至个别教师不了解会计行业的新发展和新动态,讲授内容与当前会计行业的发展实际差距较大。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较强,高职院校师资结构中技能型教师的缺乏,引进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渠道不顺畅。个别高职院校虽然也有此类人才引进,但人数较少,满足不了当前会计专业教学需要。在1+X证书制度的大力推动下,为适应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急需扩充壮大。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改革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的体系构建策略

(一)重视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全面落实1+X证书制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将1+X证书制度的意义、内涵、要求,明确传导给师生,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技能,为学院培养出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修订完善培训教材,使其更好地与会计课程融通。利用会计专业教师授课的便利,引导学生加大对1+X证书制度的了解,以及其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调动学生参与1+X证书考证的积极性,进而主动参与到考证队伍中来。为确保大部分学生在业上岗前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技能等级证书的平台建设中学院应该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同时要恰当引入多个与专业相关的“X”证书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取一个或多个“X”证书学习,实现自身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为以后更好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在会计专业课证融通机制中,教师要深入研究专业课程体系以及“X证书”的内容,从会计专业教学的角度构建两者联系,进而构建出具有模块化的课证融通机制,让学生通过模块学习完成相应任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合理规划各个课程比例。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从融入财务共享服务证书中的会计核算比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中学习相应的其他课程,拓展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视野,为学生“X”证书的获取提供便利条件。第二,设置不同的1+X证书制度学习模块。教师在设计专业模块时,还可以引入智能财税证书中的相关知识,设计相应模块,比如业务流程模块、会计核算模块、管理流程模块等,增强其综合知识和技能。第三,设置视频模块。教师引入“财务数字化证书”相关知识,构建相应视频素材库,让学生掌握线上操作流程,以及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比如维护财务运用的流程,分析财会大数据等。通过构建模块化的课证融通机制,让学生利用视频素材库通过网上学习,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获取相应证书提供知识支持。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改革

(三)开发1+X制度下的课证融通教材

如果说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和解惑,那么教材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载体。职业教育的教材应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有传统的纸质教材、立体化教材、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单行本式教材等多种形式。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材一般由培训评价组织牵头开发。职业院校也可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作为主体,聘请行业企业、代理记账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共同探讨“X”与原有课程的融通问题,从而开发出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证融通教材。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建立多元化资源、线上线下融通的立体化教材,丰富专业教材体系,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改革

(四)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机制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教师赋予了新的任务。

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想快速成长,担负起时代重任,离不开高职院校的大力培养。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强化教师下企业锻炼。新教师在身临其境的真实场景中,在企业会计岗位上能学到高职院校中不能学到的实践技能。其次,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将教师的考证结果作为其年终绩效考核成绩纳入到奖励工资的发放范畴,真正鼓励教师更认真踏实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开展讲座报告和经验交流等校内培训活动,拓展教师视野,提升教学能力,为学生考证提供必要的师资力量。最后,鼓励教师重点参加与专业相关的两类考试。一类是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考试,如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等考试;另一类是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税务师、注册税务师、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的考试。通过参加这两类考试,既可使教师的知识体系更趋完整和专业,又可使教师在考取相关证书的过程中,了解自身在课证融通教学中的短板,明确教学目标,并结合具体考试,将考证的内容纳入相应的会计教学中,为学生成功考取相应证书铺平道路。

想当教育部认证自媒体运营老师吗?
自己做号困于内容创意无处找?
从事自媒体教学难于内容太理论不实用?
想从事自媒体工作忧虑技能不过关?
别担心,我的出现就是帮你解决上述疑难杂症,自媒体内容创作、运营与营销能力提升培训来啦!
花一分钟了解详情吧!
点击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