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敦荣:工科、工科教育及其改革断想(4)
(二)工科教育与技术教育
工科教育和技术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工科办学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总规模的1/3以上。
工科教育必有技术教育。工科教育必须有科学理论知识教育,也离不开技术教育。如上所述,工科教育是建立在工程知识基础上的,工程知识中就包含了技术。技术是人们利用现有事物造就新事物,或改变现有事物性能与功能的方法及方法原理。也就是说,技术是作用于物质、产品或项目的方法和方法原理,它既有单纯的一面,又有复杂的一面。工科教育中开展的CDIO教学改革,实际上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发现技术、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运行技术组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生产问题能力的改革,它比较真切地反映了工程与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技术具有多层面的特点,而且多层面的技术既相关联又相区别。可以说,技术教育是工科教育的关键,技术教育往往遵循产品或项目的技术体系构建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保证工科教育能够满足全产业链生产对专门技术人才的需要。
这里有必要用点笔墨讨论工科教育与职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有人可能认为,工科教育比职业教育要更加高大上,职业教育是层次较低的教育,地位也较低。应该说,这个认识有它合理的一面,也有它片面的一面。说它合理,是因为职业教育确实有层次的差别,一般划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而工科教育却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没有初等和中等工科教育之说。所以,只有高等职业教育中与工程技术有关的教育才属于工科教育,而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技术教育与训练却不能划入工科教育的范畴。说它片面,是因为教育本身的层次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层次的教育是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需要所实施的,它们都是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
(三)工科教育与文科教育
工科教育与文科教育能够走向融合吗?很多人的答案可能都是:不可能。因为,工科教育与文科教育的目的和形式存在显著差异,各有不同的要求,采用了不同的组织方式,最显著的差别就是工科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是工科教育的标配,文科更看重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也可能有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等设施,但无论在教学要求还是在组织实施过程上,差别都是很大的。工科教育特别重视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尽管也强调科学理论和工程思想的学习,但这种学习主要是为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服务的。传统的文科教育少有技术训练和学习,即便有也是比较简单的,以了解或涉猎为目的;新文科或现代文科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但技术的学习不是主要目的,学习技术主要还是为了丰富和强化认识自我和社会的能力。所以,工科教育和文科教育有着各自不同的教育逻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建构了各具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而且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两套教育体系相对独立。借用C P 斯诺的表述,这种状况便是高校存在的“两种文化”:高校存在两个团体,它们的智能可以相互媲美,其他方面也大同小异,但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几乎没有交往,无论是在智力、道德和心理状态方面都很少共同性。
尽管斯诺的两种文化观可以反映工科教育与文科教育目的和形式的差异,但忽视或无视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是不应该的。看不到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不仅无助于两类教育各自提高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无助于高校整体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无助于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工程不只是科学与技术的组合,还包括了人文和社会的关怀与憧憬,所以工科也不只是科学和技术结晶,还包括了人文精神与社会品格的陶铸,融入了人与社会的精神价值。这就是说,工科本身就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社科有机结合的产物,工科教育中的科学技术既包含了自然和人造物的知识,又包含了工程与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有机融合的知识。如果把工科教育看作只是单纯的科学与技术的教育,那就背离了工程的本意,脱离了工科的基础,只看到了工程的形,而未能抓住工程和工科的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教育与文科教育之间是内在关联的。此外,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显然,孤立的工科教育和文科教育都不利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工文融合,开展融合教育,是造就新工科人才和新文科人才的重要路径。